中新网<\/a>汕头6月22日电(记者 程景伟)6月21日是夏至,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

  中新网<\/a>汕头6月22日电(记者 程景伟)6月21日是夏至,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

  中新网<\/a>汕头6月22日电(记者 程景伟)6月21日是夏至,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天,第四届“穿越北回归线景色带——广东天然维护地探秘”活动发动典礼在广东南澳青澳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北回归线广场举办。<\/p>\n\n

  广东省林业局副局长吴晓谋、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伟波、南澳县县长姚玳勇等到会活动,来自广东省天然资源厅、省生态环境厅、省地质局、团省委、省拍摄家协会等有关单位代表、各地市林业主管部门代表、国家级、省级天然维护地代表等约150人参与活动。<\/p>\n\n\n\n

探秘活动现场 广东省林业局 供图<\/div>\n\n

 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最北的界限,是一条具有特别含义的纬度线,它深刻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天然地理现象。从全球来看,北回归线上大都是荒漠带,而广东受特别地势地貌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,终年植被旺盛,是全球北回归线上罕见的绿地。坐落南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,是我国建成的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,是北回归线从东到西穿过广东的第一站。<\/p>\n\n

  活动现场,广东省林业局发布《广东省天然维护地视觉辨认标准化手册(试行)》《广东省天然维护地设备标识标准(试行)》《广东省森林公园、地质公园、海洋公园建造技能指引》等天然维护地建造办理系列作用,为广东天然维护地科学化、标准化办理供给攻略,为构建专业、标准、高效、特征的天然维护地供给了重要支撑。<\/p>\n\n

  此前“穿越北回归线景色带”活动,曾推出海洋科普课程——《“看护蓝色家乡”海洋系列科普课程》,在各类海洋天然维护区中推行施行,取得了杰出作用。因而,为推进其他各类型天然维护地展开科普作业,广东省林业局又发布《陆地生态系统根底课程》,将科普与天然节气、森林维护、传统文明、民族体育等内容相结合,展开具有岭南文明特征的科普课程体系。<\/p>\n\n

  发动典礼还发布了“万物有灵·绿美南粤”广东天然维护地拍摄大赛获奖名单。竞赛共收到各天然维护地报名著作6000余件,拍摄于石门台国家级天然维护区的《南粤江山》拔得头筹。<\/p>\n\n\n\n

民众登上南澳岛的山峰 广东省林业局 供图<\/div>\n\n

  发动典礼后,在科普讲解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,与会代表们参与了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科普课程、“南澳1号”海丝文明科普课程、黄花山生物多样性课程、海岛茶文明体会课程、海岛藻类饲养科普课程、总兵府海上丝绸文明课程、南澳留鸟科普课程、留鸟观测科普课程等5条探秘道路8个科普课程项目。<\/p>\n\n

  据了解,广东省林业局自2019年起,已接连3年安排展开“穿越北回归线景色带——广东天然维护地探秘”主题科普宣教活动。活动具有广泛影响力,2021年被我国林学会颁发梁希科普奖全国第一名,这是我国林业科普的最高奖项。<\/p>\n\n

  现在,“广东天然维护地公共服务渠道”已入驻“粤省劲”小程序。大众可通过该渠道预定观赏天然维护地,体会地质地貌、动植物和生态建造等科普课程。到现在,广东省已有85家天然维护地入驻该渠道,累计预定达10万人次,成为广东省天然维护地从“关起门来搞维护”到“打开门来做科普”改变的又一重要行动。(完)<\/p>

\n<\/td><\/tr><\/tbody><\/table>

【修改:刘欢】 <\/span><\/div><\/div>

更多精彩报道,尽在https://hc-agency.com

expand_less